对刀点
对刀点是指在程序起始点的刀具位置;换刀点是指加工过程中需要换刀时刀具的相对位置点。
对刀点可设置在零件、夹具或机床上,尽可能在零件的设计基础或工艺基础上设置;换刀点通常设置在工件的外侧,换刀光滑,不与工件及其他部件发生碰撞。
普通刀的刀位:立铣刀和立铣刀的刀位为刀轴和刀底的交点;球端铣刀的刀具位置为球的中心;镗刀和车刀的刀位为刀尖中心或刀尖圆弧;钻头是钻尖或钻底的中心;线切割的刀位是线电极轴线与零件表面的交点。
机床确定工件装夹方式后,通过确定工件原点确定工件坐标系,加工程序中的各动轴代码控制刀具的相对位移。例如:程序开始时的第一个程序段为n0010 g90g00 x100z20,表示刀具快速移动到工件坐标下的位置x = 100mm z = 20mm。工具从什么位置开始移动到上面的位置?因此,在程序开始执行时,必须确定刀具在工件坐标系中开始移动的位置。该位置是程序执行过程中刀具相对于工件运动的起点,故称为程序起始点或起始点。这个起始点一般是由刀具设置决定的,所以这个点也称为对刀点。
在编程时,应正确选择对刀点的位置。对刀点的设定原则为:
(1)便于数值处理和简化编程。
(2)加工过程易校检。
(3)加工误差小。
可在加工零件、夹具或机床上设置对刀点。为了提高零件的加工精度,应尽量在零件的设计基础或工艺基础上设置对刀点。例如:外圆或孔的中心与端面的交点可作为对刀点。
在机床实际操作中,通过手动对刀操作,可以将刀具的刀位放在对刀点上,即“刀位”与“对刀点”重合。所谓“刀点”,是指刀具的定位参考点,车刀的刀点是刀尖的中心或刀尖的圆弧;所述平端面铣刀为刀轴与刀底面的交点;球头的球心是球头的球心,钻头是钻头的钻头等。手动对刀操作,对刀精度低,效率低。有些工厂采用光学对刀镜、对刀仪和自动对刀装置,减少对刀时间,提高对刀精度。
加工中需要换刀时,应指定换刀点。所谓“换刀点”,是指刀架旋转时换刀的位置。换刀点应设置在工件或夹具的外部,换刀时应以不接触工件和其他零件为条件。
切削用量的确定
数控编程时,编程人员必须确定每道工序的切削用量,并以指令的形式写入程序中。切削用量包括主轴转速、背吃刀量及进给速度等。对于不同的加工方法,需要选用不同的切削用量。切削用量的选择原则是:保证零件加工精度和表面粗糙度,充分发挥刀具切削性能,保证合理的刀具耐用度;并充分发挥机床的性能,最大限度提高生产率,降低成本。
1.主轴转速的确定
主轴转速应根据允许的切削速度和工件(或刀具)直径来选择。其计算公式为:n=1000v/ π D
式中:
V----切削速度,单位为m/min,由刀具的耐用度决定;
n----主轴转速,单位为r/min;
D----工件直径或刀具直径,单位为mm。
计算的主轴转速n最后要根据机床说明书选取机床有的或较接近的转速。
2.进给速度的确定
进给速度是数控机床切削用量中的重要参数,主要根据零件的加工精度和表面粗糙度要求以及刀具、工件的材料性质选取。最大进给速度受机床刚度和进给系统的性能限制。
确定进给速度的原则:
(1)当工件的质量要求能够得到保证时,为提高生产效率,可选择较高的进给速度。一般在100~200mn/min范围内选取。
(2)在切断、加工深孔或用高速钢刀具加工时,宜选择较低的进给速度,一般在20~50mm/min范围内选取。
(3)当加工精度,表面粗糙度要求高时,进给速度应选小些,一般在20~50mm/min范围内选取。
(4)刀具空行程时,特别是远距离“回零”时,可以设定该机床数控系统设定的最高进给速度。
背吃刀量确定
根据机床、工件和刀具的刚度来确定。在允许刚度的条件下,反切量应尽量与工件的加工余量相等,这样可以减少切削次数,提高生产效率。为保证表面质量,可预留少量精加工余量,一般为0.2-0.5mm。总而言之,切削参数的具体值应根据机床性能、相关手册和实际经验进行类比确定。同时,主轴转速、切削深度和进给速度可以相互适应,形成最佳切削参数。
|